近年来,广西通过布局北部湾产业区以及右江流域、湘桂通道、西江流域三大蔬菜产业带和产地集配中心,全力打造全国“南菜北运”最大的生产及供应示范基地。
蔬菜作为重要的“菜篮子”产品,关系群众一日三餐。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,阳光充足,有“天然绿色大棚”的美称,形成了四个蔬菜产业带:北部湾蔬菜产业带、右江河谷蔬菜产业带、湘桂通道蔬菜产业带和西江流域蔬菜产业带。近年来,广西立足资源优势,全面加强“菜篮子”能力建设,生产能力、流通能力、监管能力、调控能力不断提升,成为全国最大的“南菜北运”基地,每年外调蔬菜超过1000万吨,在确保国家“菜篮子”稳产保供上彰显八桂担当。严格落实“菜篮子”责任制,推动生产稳定发展、产销衔接顺畅、质量安全可靠,就能为拎稳国家“菜篮子”贡献更多广西力量。
“菜篮子”连着“菜园子”,只有建好“菜园子”,才能进一步丰富“菜篮子”。近年来,广西先后出台《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等系列文件,升级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积极创建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业产业强镇,着力构建“10+3+N”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,成功培育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。数据显示,目前广西蔬菜共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、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,蔬菜产业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19个,县、乡、村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(园、点)720个……抓好“菜园子”,确保产得出、供得上,国家“菜篮子”成为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“菜篮子”连着“钱袋子”,从田头到餐桌的高效供给,对于促进产业发展、农民持续增收至关重要。如今,广西茉莉花茶产量占全球六成以上;优质水果面积和产量都排全国第一位;秋冬菜、柑橘、芒果、百香果、火龙果、罗汉果、水牛奶、黄羽鸡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。为解决农产品销售堵点、难点问题,广西正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,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。新增建设“广西好嘢”数字化产地仓50个、县级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60个,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……打通流通“毛细血管”,促进产销有效对接,就一定能让“菜篮子”拎得更稳当,让百姓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
小小菜篮子,装着大民生。今年上半年,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,影响蔬菜采摘上市、跨区流通和终端配送,“产区滞销、销区卖贵”的现象阶段性出现。作为国家“菜篮子”,广西蔬菜不仅能保证全区供给,每个月还有约60万吨外调到全国各地,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面向未来,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,全面加强“菜篮子”能力建设,全力保供应、保安全、保质量、保服务,走好脚下的路,办好自己的事,全面提升“菜篮子”稳产保供能力,就一定能为守护“菜篮子”里的民生作出应有贡献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(丁恒情)
|